心理學:學會「斷舍離」,是女人最頂級的自律!從放下三樣東西開始


ADVERTISEMENT

正如作家黑塞所說,「幸福是一種方法,不是一樣東西;是一種才能,不是一個目標」。

沒有人生來便擁有幸福璀璨的人生,每個人都努力走在尋找幸福的路上。

而那些看上去比常人更快樂、幸福的人,並不是歷盡千辛萬苦才苦盡甘來、一勞永逸地將「幸福」緊握在手。

而是能夠時刻為生活找尋樂趣、不論處於何種際遇都能想方設法為之注入「幸福」的成分。

而對於女人來說,「斷舍離」便是一劑消解焦慮、獲取幸福的良藥,尤其是下面這三樣東西。

自我約束,從「放下」開始

自律是成功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。而在「約束」、「強制」自己必須做什麼之前,首先要做的應該是清除生命中無關緊要的東西,為生活做減法,這樣才能走得更從容、輕快——這就是所謂的「斷舍離」。

電影《小大人》中有這樣一句臺詞,「你得學會放手,一開始會有點難受,之後就會覺得很舒服了,丟東西是件好事」。

的確如此,無論是房間裡堆積已久卻再無用處的雜物,還是生活中不再聯繫沒有交集的人際關係,抑或是自己心中積攢已久的嗔恨、怨怒和執念……

這些都是我們生命中「無關緊要」的東西,一味地累積只會徒增生命的負擔、拖慢前行的腳步。

所以,我們要做的就是學著一邊前行、一邊「放下」,無用的東西就處理掉,冗餘的人情世故就不必糾葛,空擾內心清淨的執念就切斷。

ADVERTISEMENT

如此,你才能真正看到並珍惜生命中重要的東西,你尋找幸福的步伐才會更有效率。

一、斬斷執念方能走得輕盈

我們每時每刻,內心都被一個又一個的念頭所充斥著,這些念頭指導著我們的思維和行動;

然而,其中有一些念頭是雜亂而無效的,它總是時不時出現、擾亂著我們的內心而讓我們停滯不前——這就是我們應該斬斷的「執念」。

無論是在工作還是感情上,執念太重都不是一件好事。

就像電影《深夜食堂》中的一句臺詞,「抱著想要很多的心情是不行的呢,太過執著,心會被污染的,運氣會變差」。

當你過於執著於眼前的事物、拼命地想要佔有,最終只會如那手中沙,握得太緊反而全部流散。

佛經上講,痛苦源於執念,執念生於欲望。

所以,斬斷執念從根本上來說,就是要修剪自己的欲望,不要總是奢求擁有許多;要懂得知足,珍惜當下切實緊握在手的每一寸歡喜和確幸。

而當你放下執念、修得一個沒有「粘滯和妄求」的內在的時候,就會發現自己能夠更果斷明瞭地做出選擇、也擁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行動當中去,於是腳步也就愈加輕盈了。

ADVERTISEMENT

二、舍掉「垃圾」只為擁抱美好

我們每個人的心量和我們生活的房間是一樣的,都是有限的,當你往裡面放置過多的「雜物」、甚至「垃圾」的時候,你就沒辦法再容下一些真正美好而可愛的東西了。

安妮寶貝也曾說過,「容器只有清空才能承載無限」,所以,一個女人的自律應該首先從整理自己的房間開始、從收拾自己的心開始;未必要「清空」,但「垃圾」確實不可留。

我們都會有一個很直觀的感受就是,每次清掃整理房間之後,扔掉該扔的、規整保留的必需品,心情都會有一種莫名的舒適和暢快,仿佛吐了長長的一口悶氣,心內一片從容自足。

其實,心中的「垃圾」亦是同理,昨天老闆的一句批評、同事的一句嘲諷,上一段無疾而終的感情、曾經愛而不得的人……

當你像丟垃圾一樣將這些煩雜的情緒、感念從自己的內心清除掉的時候,不僅會有一種前所未有的痛快和明朗,而且會為那些更幸福美好的存在騰出位置。

三、遠離喧囂才能內心從容

周國平說,「我發現,世界越來越喧囂,而我的日子越來越安靜了。我喜歡過安靜的日子」。

世界的喧囂浮躁相信很多人深有同感,但真正能夠及時從「鬧市」中退隱、回歸自己內心寧靜的人卻寥寥無幾。

在德國有一家名為「慢時光」的特色咖啡店,為客人提供免費的茶點,而只以客人在店中逗留的時間收費。

ADVERTISEMENT

它遠離繁忙都市的喧囂,為的是為客人提供安靜的一隅,近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,畢竟喧囂中的我們無不需要在安靜中探尋人生的真諦。

而很多時候,並不是遠離喧囂有多難,而是我們無法忍受孤獨;而無法與自己相處,從本質上來說,還是自己的內心過於嘈雜淩亂,承載了太多「雜物」和「垃圾」。

就如同拉布葉說過的那樣,「我們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們無法獨處」。

所以,在清理掉內心的紛繁心事之後,我們要訓練自己養成獨處的習慣,學會在孤獨中叩問自己的靈魂、做真正讓自己感到開心的事,尋得那一份難能可貴的從容與淡然。

所謂自律,不是為了自我束縛、限制自己的內心,而是嘗試著斷舍離、清空自己的內心,在感到疲憊的時候。

「坐下來歇一會,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。不糾結、少俗慮,隨遇而安,以一顆初心,安靜地慢煮生活」。

ADVERTISEMENT
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

往下滑看更多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