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文學洛神」蕭紅:一生與5男糾葛,31歲誤割喉離世,留傳世之作
ADVERTISEMENT
1942年1月,蕭紅肺結核加重,被送進香港跑馬地養和醫院,因庸醫誤診喉瘤錯動喉管,致蕭紅不能飲食,身體十分虛弱。
幾天后,蕭紅被轉到瑪麗醫院,次日,精神漸復。然而,就在1月22日這天,蕭紅突然不治而逝,結束了悲慘而短暫的一生,年僅31歲。
彌留之際,蕭紅心有不甘地寫下了悲境之語:
「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,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」;
「半生盡遭白眼冷遇......身先死,不甘,不甘」;
「我最大的悲哀與痛苦便是身為女人」。
這寥寥3句話,是蕭紅對自己短暫凄涼一生的總結,也是她向塵世發出的最后的呼喊。
告別世界很容易,那是每個人的必然之舉;告別自己,卻是最難的不舍,畢竟未將自己表達殆盡,留下了諸多的遺憾。
一:呼蘭河的憧憬
1911年6月1日,蕭紅出生于黑龍江省呼蘭縣的一個地主家庭,是張家的長女。然而,她的出生并沒給家里帶來喜悅。
相反,因她出生在農歷端午節這一天,被父親認為是不祥之兆;加之又是女兒之身,令重男輕女的父母對她十分嫌棄。
弟弟出生之后,她的處境就更艱難了。9歲時,母親去世,父親娶了繼母,對她更苛責了。
所幸,祖父很開明,教蕭紅讀書寫字,朗誦《千家詩》,她的名字乃瑩,也是祖父取的,祖父是家里唯一關愛她的人。
ADVERTISEMENT
1926年,父親將蕭紅許配給富商之子汪恩祖,但其紈绔子弟本性令她很不滿。幾年后蕭紅想要退婚,去北平讀高中。
那時疼愛她的祖父已去世,父女倆的關系十分糟糕。倔強的蕭紅就逃婚去投奔北平讀大學的表哥陸哲舜,進了北女師大附中讀書。
這在兩家引起了軒然大波。蕭紅也為她的任性付出了代價,她失去了家里的經濟來源,在北平生活難以為繼。
1931年,蕭紅寒假回家,被父親禁足在家。她假意同意結婚,說去哈爾濱置辦嫁妝,但她隨后又逃到了北平。
很快,她帶的錢用完,生活又陷入了窘境。這時她被汪恩祖追到,只得回到呼蘭,父親再次將她軟禁起來,嚴密監視。
半年后,蕭紅伺機逃了出來,又來到了哈爾濱。身無分份的她,流落街頭,吃飯只能去乞討,晚上則四處流浪,隨處棲身。
如此饑寒交迫,就像被世界遺棄了一樣。
家是不能再回了,父親是一個男權至上的人,家就是一所冷冰冰的監獄,尤其在祖父死后,她就對家沒有任何一絲留戀了。
時逢戰亂,很難謀生,又臨近年關,天寒地凍。為了活下去,蕭紅只得找到汪恩甲,與她同居,暫且在哈爾濱旅館落了腳。
ADVERTISEMENT
理想很豐富,現實很骨感。
曾經對希望滿懷信心、對世俗充滿厭棄的蕭紅,無論有多勇敢,但在殘酷的現實面前,還是妥協了。
不久,蕭紅就懷了孕,汪恩祖收入甚微,不堪負擔,只得向家里求助,不料被扣在汪家。蕭紅上門去尋,被其兄告知解除婚約。
蕭紅不同意,就將汪家告上了法院,不料,在法庭上,汪恩祖倒戈相向,稱是他主張解除婚約的,蕭紅為此輸掉了官司。
事后,汪恩祖追到旅館解釋、道歉,蕭紅鑒于自己已有5個月身孕的情況下,只得與汪恩祖重歸于好。
但是,當老闆來索要旅館所欠的半年多600多元食宿費時,汪恩祖借口回家取錢,就一去不復返了。
再一次被汪家人所騙,蕭紅很是絕望,她被房東老闆關到三樓一間陰暗潮濕的雜物間里,就像犯人一樣。
二:半生的漂泊
1932年,蕭紅度日如年,聽到老闆要將她賣到妓院抵債,走投無路的她作了最后一搏,她寫信給《國際協報》主編裴馨園求救:
「同是中國人,卻見死不救」。
裴馨園和蕭軍收到信后,趕到旅館來看望蕭紅,房里昏暗無比,霉氣撲鼻,桌上、床上滿是散亂的稿子,蕭紅面容憔悴,狼狽不堪,正挺著大肚子......
沒想到,蕭軍與蕭紅一番長談后,兩人竟一見傾心了,愛情從天而降,令蕭紅欣喜不已。
ADVERTISEMENT
蕭軍是一位青年作家,當時的蕭紅身懷六甲,打動蕭軍的自然是蕭紅的才華。
蕭軍從雜亂的桌上隨手拿起一張稿子一看,被上面的文采驚訝了:「我的胸中積滿沙石,我所向往著的,只是曠野、高山和飛鳥......」
看著蕭紅蒼白而堅定的臉龐,聽著她講述著困境,再讀著那動人心魄的文字......蕭軍被這個落魄中的富有才華的女子所打動了。
蕭軍油然而生一種強烈的保護欲,迫不及待想要解救蕭紅,但600多元并不是小數目,蕭軍微薄的稿費就是杯水車薪。蕭軍只得留下5毛錢,承諾會想辦法救她。
也許是冥冥中自有上天的搭救吧。
1個月后,哈爾濱松花江的水淹到了旅館一樓,一位好心人提醒蕭紅趕緊逃走,蕭紅就搭上一只小船逃到了裴馨園的家。蕭軍趕去時,蕭紅已離開那個苦難之地。
這番驚險安然度過,令蕭軍蕭紅兩人欣喜若狂。
這次,蕭紅決定將世俗打碎得稀碎,她生下孩子后,因無力撫養,而只得含淚將之送人。
熱戀的美好使兩人都無力抗拒,對文學渴望的兩個年輕人,終于在一起了。蕭紅對蕭軍愛得很純粹,為他寫了這樣一首情意綿綿的小詩:
只有愛的踟躕美麗,三郎,我并不是殘忍,只喜歡看你立起來又坐下,坐下又立起,這期間,正有說不出的風月。
ADVERTISEMENT
————蕭紅《春曲》
女人很容易成為戀愛腦,蕭紅沉浸在愛情的蜜罐里:「當他愛我時,我沒有一點力量,連眼睛都不愿睜開」。
兩人有一種亂世情侶的感覺。蕭軍承擔起家用,工作丟了后找了個家教工作,蕭紅大多時間在家創作。兩人有才華的人也有狀況很好的時候,還會組織畫會、劇團等。
這期間,蕭紅受蕭軍啟發,創作熱情被激發。
1933年5月,蕭紅寫出了人生第一部短篇小說《王阿嫂的死》,此后又發表了《看風箏》等小說散文,如此走上文學征程。
這一年,蕭紅22歲。
此后她的作品逐漸豐富,還成為《夜哨》的主要撰稿人,二蕭又合寫了小說《跋涉》,但因此上了偽滿洲政F黑名單,遭日軍查禁。
二蕭只得被迫逃走,此生再沒回到過哈爾濱。兩人逃到青島,在朋友接濟下,住進了海邊的一幢公寓。
由于帶著痛楚而來,原來身體孱弱的蕭紅,郁郁寡歡。蕭軍在報社上班,蕭紅在家全力寫作,1934年完成長篇小說《生死場》。
但那個年代兵荒萬亂的,二蕭的幸福日子并不安穩,1934年11月朋友舒群的《青島晨報》被封,二蕭只得離開青島,趕赴上海。
兩人顛沛流離到達上海后,在法租界租了一處小房子,此時身上帶的幾十塊錢已所剩無己,只得向各大報社投稿,但都音信全無。
ADVERTISEMENT
蕭軍只得給從未見過面的魯迅,一連寫去了6封信,大意問是否他們的作品。而每一封信魯迅都認真作答,這令二蕭看到了生之希望。
蕭紅對此無不感慨地說:「在冷清清的亭子間里,讀著他的來信,只有他才安慰著兩個漂泊的靈魂。」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ADVERTISEMENT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