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議爸媽:不管多節儉,這9種東西能丟就丟,別不當事,早懂早更換


ADVERTISEMENT

舍不得丟,是爸媽的通病!

畢竟從那個吃苦的社會走過來,這些其實都能理解。

但是,有些東西并不健康,還是建議趕快扔掉!

1、飲料瓶

喝過的飲料瓶,別說父母舍不得了,集中產生的時候,就連我們也會覺得浪費。

所以,也常常在網上刷一些二次利用方法,比如方瓶裝雜糧,密封性好、省空間、還一目了然。

或者,配上尖叫瓶蓋,是最好的擠壓出液瓶平替,拿來當油壺,控量精準又順手等。

這些看似是廢物利用與節約環保一舉兩得的好事情,但其實用起來是有安全隱患的,而且還不小。

也因此,部分塑料瓶上,會明確標注「此瓶僅用于灌裝,請勿重復使用」的提醒,不過即使這樣,還是被忽視的時候偏多。

之所以不建議使用,是因為塑料瓶大多都是pet材質,

ADVERTISEMENT

時間久了會有塑化劑析出

而且,一旦容納物發生改變,像原來裝水的瓶子現在用來裝油,它的塑化劑遷出量可能會幾十甚至幾百倍的上升,最終遷移出來的塑化劑會融進食物里,吃進肚子里,危害健康。

還有,大多數pet瓶子在生產中會用到金屬「銻」元素,這個元素一旦遇到酸、堿環境也會析出,而且它對人體代謝有很強的干擾作用。

至于一些油、醬油瓶,出售包裝為什麼還是塑料瓶?

原因是,它們雖是塑料瓶,但也是為其所盛物品量身定制的塑料瓶,有的耐酸、有的避免油脂相融,其實細心一點,摸材質硬度,就會發現有差異。

另外就是,瓶底的三角循環標志,再提醒一遍,它是可以被回收再生利用的意思,代表著可以賣破爛,而不是自己重復用。

ADVERTISEMENT

2、舊電飯煲

家里的電飯煲,沒用多久,掉涂層了,關于涂層脫落不能使用,其實有很多誤區。

咱父母也會整天刷手機,所以早晚也會知道,涂層的目的只是防止內膽與食物接觸,如果只是輕微掉落,其實是可以繼續使用的。

當然,這是買了絕對正規的產品,涂層也安全時的底氣,一旦是非正規產品,「涂層拌飯」則也是問題。

真正值得引起重視的是,拋開涂層,還有鋁元素析出問題。

雖然鋁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尚存爭議,但長期攝入,對神經系統、骨骼造成一定影響,是不爭的事實。

為了降低涂層+鋁雙傷害,還是建議避免使用涂層已經脫落的電飯煲內膽,稍微有一點點脫落的,也要注意避免烹飪酸性食物,減少鋁元素析出。

還有,從易用度與干凈的角度講,一旦電飯煲涂層有一點點脫落,就開始粘鍋、刷不干凈、滋生細菌等等,使用感其實并不好。

ADVERTISEMENT

再者,內膽壞了≠電飯煲壞了,適配的內膽有很多,而且價錢也不是太貴,壞了花小錢換一個,總比身體出現問題把錢送醫院強太多。

3、劣質花哨舊餐具

講句很多人可能不太愛聽的大實話,很多劣質花哨餐具,都流入了早市、幾元店、農村集市,最終再流入尋常百姓家。

本來陶瓷餐具,都是高溫燒制的,是不是品牌的并不重要,但問題是,一些劣質餐具會摻雜一些不穩定因素進去。

比如釉上彩,相比釉下彩制造成本低,損耗小,價格就相對便宜,但是在使用過程中,顏料脫落,增加了重金屬進入食物的風險。

關于這一點,不止父母,我也踩過坑,買來特別好看的盤子,用了很久才發現是釉上彩,指甲輕輕摳彩色部分,明顯是鍍了一層上去的。

更可怕的是,這些危害是隱而不見的,長期攝入可能影響神經系統、腎臟等器官功能,特別是鉛,對小孩的影響尤為嚴重,還會導致智力發育遲緩等問題。

說到這,有的人可能會問,那要怎麼選擇陶瓷餐具才安全呢?

ADVERTISEMENT

永遠正確的思路是,當你不知道怎麼選時,就選符合國標的準沒錯!

國標GB 4806.4-2016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-陶瓷產品》關于食品接觸用陶瓷制品,除了有遷移量限值的理化檢測,還有標簽標識必須有名稱、材質、生產者、地址、聯系方式、生產日期等要求。

也就是說,有標簽的,符合國標的才是安全的、可以接觸食品的陶瓷餐具。

除了新選購時注意,檢查家里的存量餐具,也可以參考這個方法。

4、舊毛巾

我爸媽,一個毛巾用不破,是堅決不換的,為了勸解他們,在這方面,我沒少下功夫。

這不查不知道,一查才發現,舊毛巾繼續使用弊真的會大于利。

比如最常見的發硬問題,嚴重時硬到直立,除了水質過硬,水中的鈣鎂離子會沉積在毛巾上,還有使用中的油脂附著、色素沉淀、細菌滋生等形成的生物膜(細菌的家)微觀結構。

哪怕徹底清洗后有所緩解,但是根本無法徹底清理。

ADVERTISEMENT

還有發臭,毛巾在使用過程中會不斷吸收皮膚上的油脂、皮屑,而這些污物會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,一旦細菌達到一定數量,就會發臭。

這個階段,一般需要一定的累積量,這也是為什麼一般毛巾從第二個月開始,就進入了發臭高峰期的原因。
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
ADVERTISEMENT
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

往下滑看更多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