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教飽受闡教冷眼,究竟是妖還是仙?你看女媧和瑤池金母咋成圣的
ADVERTISEMENT
前言
上古封神大戰,究竟是仙與道合流,還是仙妖相爭?一個看似已塵封在遠古的爭論,卻一直延續至今。當年孰對孰錯,至今難分。而這一切的起因,都在一個叫「截教」的群體身上。
他們是誰?玄門三圣的小師弟通天教主帶領的一群弟子。他們為何招致非議?因為截教弟子們修煉形態各異,有的披毛戴角,有的濕生卵化,與玉虛金仙們的人族形態截然不同。
一時間,闡教指責截教是妖怪假仙,截教弟子們則自稱正宗仙人。這場爭論,一直延續至今,仍無定論。究竟,通天教主的弟子們是仙?還是妖?

一、三圣不同命,鴻鈞分東西
當年鴻鈞老祖陸續傳出三大弟子,分別是道教梵宮派創始人元始天尊,佛教禪宗開山鼻祖布袋和尚,以及後來創建通天教的通天教主。三人皆是鴻鈞正統傳人,卻因理念和修煉方式不同,而各自創立門派。
鴻鈞老祖并無心分高低貴賤,對三大弟子一視同仁。但三人確實修為不同。元始天尊淵博深邃,通曉天道運轉;布袋和尚禪悟人生,對佛法頗有心得;通天教主則專攻法寶與仙術,對群妖的調教尤其在行。
于是,元始天尊受老祖之命,主管東土仙事,開創玉虛宮,傳出闡教正統;布袋和尚西游傳法,開啟西方佛土;通天教主則駐錫中原,在終南山創立碧游宮,廣收門徒。
ADVERTISEMENT

三人本是至交好友,一同受業于老祖,卻因理念不同,漸行漸遠。
元始天尊性情正直,嚴謹治學,待人溫和有禮。他將鴻鈞老祖傳授的天人合一法門發揚光大,開出仙道正宗,弟子個個金光璀璨。
布袋和尚智慧過人,卻也狂放不羈,長袖善舞。他將老祖的禪理廣傳,攬取無數虔誠善良之士入教,在西方開枝散葉。
而通天教主性情則更為奔放,他崇尚自由自在,認為修行在于心性,不應有過多限制。施展法力時,通天教主也最看重法術的效果,不太講究手段。這與嚴謹治學的元始天尊迥然不同。

久而久之,三人漸行漸遠。元始天尊認為通天教主不夠正統,布袋和尚則搖頭稱其過于放縱。唯有鴻鈞老祖還對三徒看齊眼,并未分高下。
「人各有志,道各有宜。修行皆為證道,何必較真?」鴻鈞老祖如此勸解三徒。
二、闡教排斥異類 截教不服軟
元始天尊高居玉虛宮,脫胎換骨,身披金裝。
ADVERTISEMENT
他衣錦還鄉時,諸天仙眾見他威嚴不可侵犯,便尊他為天界領袖。元始天尊遂命玉虛弟子嚴格修煉,必須修成人身,才可稱為仙。

而通天教主的碧游宮里,卻是另一番景象。蛟龍、孤鳥、仙獸......截教弟子雖通神明法術,但大多仍保留獸身或半人半獸的形態。
兩派理念和修煉方式迥異。元始天尊認為通天教主不夠嚴謹,沒有像自己一樣步步為營,讓他的弟子們完全脫胎換骨、修成人身。
因此,元始天尊并不看好通天教主。在他眼中,這些披發戴角、獸性未盡的截教弟子,不過是怪物而已。

而通天教主也很不服氣。他認為,真正的仙道重在悟道,并不在形態。我的弟子們法力通天,又何必非要人形?我亦是鴻鈞嫡傳,元始天尊憑什麼視我為異端?
兩派弟子也漸生嫌隙。
「你看,通天教主那些怪異的徒弟,哪像我們一身犀利仙裝?」
「哈哈,人家有實力,不像你們表面光鮮內涵空虛!」
ADVERTISEMENT
瑣事一件件,漸成怨氣。兩派弟子們爭吵不休,你來我往間,彼此立場愈發兩極分化。
元始天尊力圖調解,但雙方立場均已固執。他也只能嘆息:「真是青山不肯相疊,明河難共流啊。」

三、兩旗分道揚鑣 仙妖立場兩極
這場誰是正統的辯論本可和平解決,但最終演變為兵戎相見。西來教主妲己暗中挑撥,教唆通天教主造反。于是,碧游宮群仙云集,西上天宮討伐玉虛派。這就是著名的封神大戰。
戰火中,兩派矛盾激化。通天教主的弟子被玉虛仙人廣泛貼上「妖精」的標簽,而截教弟子也對闡教諱莫如深。兩派漸行漸遠,甚至在仙妖界陣營上立場南轅北轍。
當年女媧補天有功,位列仙班之首。她手持「聚仙旗」,可以召喚所有仙族赴會。這便成了判斷一人是否仙人的標準。與之相對的是女媧的姊妹瑤池金母,手握「招妖幡」,可以驅使天下妖族。

ADVERTISEMENT
這兩面旗幟,成為區分仙妖的標志。站在哪面旗幟下,就代表著什麼立場。
玉虛仙人皆可聞瑤池金母的聚仙旗召喚。而通天教主的弟子,則被認為只能被招妖幡收編。這更加深了仙妖二界的隔閡。
封神大戰中,通天教主率領碧游宮弟子攻打天宮,被玉虛宮仙人們打敗。
「通天教主居然與妖魔勾結,大舉攻天!簡直背叛了鴻鈞老祖!」
「哼!你們玉虛宮才是妖,假仙自居,不承認我們的修為!」
雙方互相指責,你死我活。這場爭斗勢如水火,看來只能其一存續才可。

最終通天教主落敗,碧游宮鬧分裂。元始派的仙人們感嘆道:「退敵天宮,正道得以傳承,我們終于驅除了妖族的戾氣。」
四、渡劫飛升路 仙妖何其相似
然而,在后世思想開放的今天,我們是否可以審視一下這場分歧的根源所在?
不可否認,元始天尊強調修煉人身,確實更符合仙道正統。但通天教主的弟子們,僅僅因為獸性未泯,就否定他們的修為,似乎也言重了。
更關鍵的是,我們發現,修成仙人的過程,與幻化人形并沒有必然聯系。

ADVERTISEMENT
以西王母為例,她起初豹尾虎齒,猙獰非常,後來修成正果,位列仙班,手持蟠桃盛會的仙筵之權。
再看南極仙翁,不也是三頭六臂、惡煞森森?今日身在仙班之列。
可見,仙人的修煉過程,與初生時的形態無關。重要的是心性。通天教主的弟子們,為何就非得與生俱來人形,才可被稱作仙人?
更關鍵的是,元始天尊手握的封神榜,其標準本身就存疑。封神之戰中的所謂「大羅金仙」,都還未斬三尸,不能真正稱為大羅金仙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ADVERTISEMENT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