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被判滅九族時,家中親人為何不逃走,其實選擇逃的人才真蠢


ADVERTISEMENT

在很多古裝電視劇里,經常出現大權在握的皇帝,對待那些犯了大錯的大臣,一怒之下就下令誅九族,聽者無不嚇得魂飛魄散。

中國人自古以來,就非常重視親緣血統,所以從商朝開始,就有「罪及家人」的記載,一人犯罪牽連家人。

到了秦國,誅族就被寫進了法律,實行誅三族的罪責,也就是父母、妻子、兄弟。

後來隨著中央集權的加強,慢慢演變成了誅七族、誅九族,不過無論是哪一種,對于一個龐大的家庭來說,都是滅門的慘禍。

不過當一個人犯了誅九族的大罪后,卻從來沒有他的家人因為怕死逃走的情況出現,甚至有的親人直接自盡跟著去了,這到底是為何呢?

何為誅九族?

中國古代歷史上,在對待犯了大錯的犯人,最不缺的就是嚴苛的刑罰,尤其是死刑,像車裂、凌遲等非常殘忍的手段。

但是要說最殘忍的,其實還是誅族,因為一旦被誅族,那麼受牽連的那就太多了,整個家族都會因為一個人的失誤,而葬送性命。

ADVERTISEMENT

那麼一個人到底犯了什麼樣的罪,才會被誅族呢?

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荊軻了,荊軻是衛國人,衛國被滅國后,輾轉來到了燕國。

荊軻為人仗義,為了報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,他主動請纓,去秦國刺殺秦王。

圖:送別荊軻

沒想到荊軻的刺殺行動失敗了,秦王大怒,立即發兵攻打燕國,10個月后,秦國占領了燕國的首都薊城,消滅了燕國。

燕國被滅國后,荊軻被下令誅七族,比誅三族還要狠,他的家人們都受到了牽連。

圖:荊軻刺秦王

後來歷史不斷地慢慢發展,誅九族也就出現了。

誅九族是指父四族(自己一族、出嫁的姑母一族、出嫁的姐妹一族、出嫁的女兒一族)、母三族(外祖父一族、外祖母一族、姨媽一族)、妻二族(岳父一族、岳母一族)

由此可見,誅九族已經最大范圍地涵蓋了一個家族的所有人,最少也得有50人以上。

誅九族對于皇權的鞏固,起到了很大的維護作用,而對于那些有謀逆心思的大臣們,起到了足夠的震懾作用。

ADVERTISEMENT

誅九族其實就是所謂的「斬草除根,以絕后患」,皇帝下令將一個人的家族全部除掉時,那麼就算是常尚在襁褓中的男嬰,也不會放過。

一來,其他的手下看到這一幕后,嚇都嚇傻了,誰還敢造反,二來也極大減少了后代尋仇的可能。

正應了那句話:最是無情帝王家啊。

真的有人被誅九族嗎?

天子之怒,伏尸百萬,血流千里。對于一國之主來說,誅九族雖然會牽連很多無辜之人,但同時也起到了相當大的震懾作用,有些人的謀逆之心會因為恐懼,從而打消掉。

相比之下這點損失,他們還是承擔得起的。

不過正所謂物極必反,皇帝心里也十分清楚,如果頻繁的殺戮,勢必會讓更多的人起了謀逆之心。

因此這種大殺傷力的刑罰,不到萬不得已,不會輕易啟用的,很多時候誅九族的存在,就是為了起到一個震懾作用。

那麼在歷史上,真的有人被誅九族嗎?

縱觀中國上下5000年歷史,被誅九族的還真不多,只有一個,還有一個更夸張,直接滅十族。

在《唐六典注》中記載:楊玄感反,誅九族。

ADVERTISEMENT

隋朝世家,楊玄感家和皇室楊家是世交,隋文帝楊堅打天下的時候,楊玄感的家族也是出了不少力的。

到了隋煬帝楊廣當政時期,楊玄感官至禮部尚書,襲封楚國公。

圖:楊玄感影視形象

但是楊廣猜忌大臣,讓楊玄感內心感到十分不安,而且楊玄感性格傲慢,覺得自己戰功赫赫,根本不把隋煬帝放在眼里,這樣一來,楊玄感頓時起了造反之心。

公元613年,隋煬帝東征高麗,命令楊玄感在后方督送糧草,然而楊玄感卻故意在后面逗留,想讓前線斷糧挨餓,并且秘密匯合大軍,妄圖造反。

楊玄感頻繁在隋煬帝背后捅刀子。隋煬帝反應過來后,立刻派兵鎮壓了楊玄感的起兵。沒多久,楊玄感自知兵敗,畏罪自盡。

然而,嘗到背叛滋味的隋煬帝并沒有打算放過他,不僅將其挫骨揚灰,還下令「誅九族」!

ADVERTISEMENT

因此「誅九族」一說,是從隋煬帝楊廣開始的,因為楊玄感出自弘農楊氏,所以隋煬帝應該并沒有嚴格按照誅九族全部殺了。

弘農楊氏到了唐朝依然非常厲害,唐太宗楊妃、武則天之母、唐玄宗楊皇后等都出自弘農楊氏。

圖:唐太宗楊妃

而到了明成祖朱棣,又發明了一個滅十族,比誅九族還要夸張,這又是什麼原因,惹得朱棣如此大怒呢?

眾所周知朱棣的皇位是搶了他侄子朱允炆的,畢竟是名不正言不順,為了在后世留個美名,朱棣就想著找個德高望重的老臣,為自己的皇位證明。

圖:朱棣

他想到的這個老臣,就是有著「天下第一文人」之稱的方孝孺

方孝孺之前是輔佐建文帝的,朱棣從北平出發攻打南京城的時候,姚廣孝就叮囑他:

如果南京城攻下了,希望刀下留人,不要殺了方孝孺,殺了方孝孺,天下的讀書種子就滅絕了。

而朱棣對方孝孺也是十分欣賞的,而且一旦他登基,還可以利用方孝孺的名聲,鞏固自己的地位。

ADVERTISEMENT

圖:方孝孺

于是朱棣對方孝孺百般拉攏,并賜予高官厚祿,讓方孝孺給自己起草一份登基詔書。

沒想到方孝孺真如姚廣孝所說,寧死不投降,在登記詔書上只寫了四個大字「燕王篡位」

朱棣看后大怒,冷冷一笑:「你就不怕我殺了你?」
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
ADVERTISEMENT
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

往下滑看更多文章